爸爸爱小说

繁体版 简体版
爸爸爱小说 > 帝师 > 第三十章

第三十章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“那……”

“恩荣宴上,太子若是多问一句,今天这状子也不会递到大理寺。”弘治帝无奈叹息,“终是太过年少。”

年少?

是说杨瓒,还是太子?

宁瑾不敢回话,更不敢细想,小心为弘治帝搭上锦被。

“涿鹿,京城。”弘治帝像在自言自语,“闫氏,又是闫氏!一个佥都御使,果真有这么大的胆子!”

“陛下息怒。”

“息怒?”弘治帝反而更怒气,语气渐急,“朕钦点的今科探花不孝不亲,朕亲选入弘文馆之人丧德败行,朕赐字之人乃奸猾谄媚之徒,这是状告杨瓒?这是在寻朕的不是!”

“陛下息怒,保重龙体!”

“保重?朕还能活几天,这些跳梁小丑就迫不及待!”弘治帝连连咳嗽,“这是盼着朕早点死!”

宁瑾忙着递上温水,见帕子溅上点点-血-腥,骇得瞪大眼睛。

“陛下!”

“太妃送到司礼监的那本经书,就是在给朕提醒,有藩王不老实!朕还不能死,没把后事安排妥当,太子登上大位,也会……”

余下的话,弘治帝没能说完。

握在帷帐上的手指乍然松脱,山岳崩倒,人事不省。

“陛下!”

宁瑾不敢碰弘治帝,忙奔出内殿,惊慌道:“快,宣太医院院判!”

少见宁公公如此慌乱,乾清宫内众人顿感不妙。顾不得宫规,两个宦官飞奔往太医院。

待太医院院判赶到,为弘治帝施针,才险险将人救了回来。

收起金针,院判与同行的两名太医都是心焦如焚,只不敢漏出半分。

今番天子能够醒转,已是万中之幸。若是再来一次,怕是……

弘治帝醒来,第一件事不是询问病情,而是令人传锦衣卫指挥使牟斌。君臣二人独在内殿,连宁瑾都退出殿外。

近半个时辰,牟斌才从殿内走出,脚步声渐重,刚正的面容上隐现几分杀机。

此时,杨瓒已被扶安一路“护送”到大理寺。

大理寺卿杨守随亲自坐堂,左右少卿同列下首。

邓寺丞位在三人之下,眉间紧蹙,对杨瓒很是不喜。联系到涿鹿县递送的状子,虽未将杨瓒归入奸佞一流,对他的印象也是极差。

扶安同杨寺卿见礼,口称奉天子之名,送杨瓒到大理寺复问。

“咱家只在一旁听着,待回宫后向天子禀明。对堂上之事绝不干涉,请杨寺卿秉公执断。”

杨守随顿感牙疼。

不干涉?

这位明晃晃的戳在堂上,口称奉天子之命,真能当做没看见?

杨寺卿牙疼,头更疼。

早知道,今日就该告假!

左右少卿面面相觑,对杨寺卿的处境颇为同情。看来,部分时候,做二把手也没什么不好。

邓寺丞上前一步,正要说话,忽见有书吏在堂下报,都察院左都御史戴珊送来名刺,点名交给杨瓒。

“戴御史?”

杨寺卿微愣,这个时候送名帖?

不等众人想明白,又有书吏来报,继左都御史之后,右都御史史琳送来名刺,依旧是给杨瓒。

堂上官员同时默然,齐刷刷看向杨编修。

这是怎么回事?什么意思?

杨瓒很无辜,同样不解。

他和这二位实在不熟,只在殿试有过一面之缘。为何会送来名帖,当真是一头雾水。

“杨编修不知?”

“下官委实不知。”

两位都御史的名刺只是开头,一盏茶的时间不到,又有两张名帖送到。

“户部尚书韩文遣人送来名刺,请杨编修择日过府。”

“吏部尚书马文升遣人送来名帖,下月寿宴,请杨编修过府。”

如果这还不够刺激,少师兼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刘健,太子太保兼谨身殿大学士李东阳,太子太保兼武英殿大学士谢迁,三张名帖送进大理寺,差点将大理寺上下官员砸趴下。

大理寺卿沉默。

左右少卿无语。

连刚正不阿,坚决不向-恶-势力低头的邓寺丞也是默然。

蒙天子回护,一干重臣折节下士的今科探花,翰林院编修,会是不亲不孝,丧德败行之人?

这状纸还怎么复问?案子还怎么复审?

杨寺卿猛然想起,杨编修不只是今科探花,更得天子赐字,赞其有君子之德。

多方联系起来,告状之人哪里是要拉杨瓒下马,分明是想扇整个朝廷巴掌,甚至是和天子过不去!

越想越是心惊,杨寺丞牙齿咬得咯吱作响。心中发誓:如果涿鹿县令当面,他绝对会把这张状子团成团,塞--进--对方嘴里。

让你自作聪明,让你祸水东移,给本官吞下去!

吞不下去?

硬--塞--也要--塞--进去!

见到堂上一摞帖子,扶安也很是惊讶。仔细一想,又瞬间恍悟。

杨瓒被召乾清宫觐见,内阁六部必已得到消息。如刘阁老和马尚书等,都是历经宦海的人精,无需细想都能明白天子的意思。

原本,杨瓒这事便可大可小。

往大了说,斩衰殿试,甚至可言欺君。

往小了讲,杨瓒身在京中,距涿鹿县百里之遥,消息难通。族中殿试之后方才发丧,稍微含糊一些,自可从容脱身。

既然天子不-欲-问责,何妨做个顺水人情。

相对的,状告杨瓒之人却要倒大霉。

大理寺不能重判杨瓒,否则就是和天子,和内阁过不去。

一口气憋在心里,向哪里发?

涿鹿县衙按规章办事,不能大动干戈。想出气,只能寻那“无事生非”的源头!

杨寺卿坐在堂上,咳嗽一声。

杨瓒立在堂下,正要行礼,却被止住。

“涿鹿县衙递送文书著明,杨氏族中之事,杨编修并不知情。且于殿试后发丧,亦无斩衰面君之过。”

这张状子就是个烫手山芋,涿鹿县衙送到大理寺,大理寺原样又扔了回去。

不知者不罪。

天子都不问责,阁老尚书也摆明态度,他又何必在这讨人厌烦?

再者言,杨瓒被选弘文馆为太子讲习,若是判其不亲不孝,实乃无德之人,天子和太子都将颜面无存。

久经-官-场-沉浮,杨寺卿知晓一个道理,该糊涂的时候绝不能精明过头。

按照涿鹿县递送的文书,杨瓒实无大过。若要追究,口头斥责一番即可。能将这个烫手山芋囫囵个礼送出大理寺,简直是求之不得。

于是乎,杨寺卿手一挥,杨编修实为被人诬陷,诬告之人着实可恨,大理寺必下令明察!

潜台词:不死也要脱层皮!再不解恨,骨头敲碎!

扶安笑着同杨瓒告辞,回宫禀报天子。

杨瓒在大理寺门口站了一会,忽然回过神,对送他离开的寺正道:“敢问刘寺正,可知北镇抚司怎么走?”

刘寺正看着杨瓒的眼神,完全是在看一个疯子。

这位杨编修简直邪门,大理寺走一趟不算,还要到北镇抚司一游?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